1. 资生堂
  2. 品牌故事
  1. 资生堂
  2. 品牌故事
  1. 资生堂
  2. 品牌故事
  1. 资生堂
  2. 品牌故事
  1. 资生堂
  2. 品牌故事
닫기
1872
品牌创始人「福原信三」在东京银座创立日本第一家西式药房

Arinobu Fukuhara, 1877

福原有信于 1848 年出生于距离东京仅数英里的日本阿波地区,父亲为一名传统汉方医师。当时日本人对将西方生活方式元素融入当地生活尚无任何概念。有信曾接受西方医学教育及药剂师培训,成功的军队生涯更让他当上了日本海军的首席药剂师。退伍后,有信实行了具有远见的创业大计——开设日本首家西式药房。有信选择的店址正位于银座,即现今东京的潮流地标,当时银座正逐渐发展成为东西方时尚文化的交汇之地,。

这家以科研为本的新式药房,日后发展成为日本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

日本当时正值开始接受更全球化的生活方式,而有信更是融汇东西方思想的先锋。资生堂虽已将业务重心由医药转为化妆品,但有信将东方美学与西方科学结合、为客户的生活带来新价值的哲学,至今仍是资生堂的业务理念。
1888
日本首款“盒装牙膏”产品衍生。“福原卫生牙膏”迅即大获成功

Fukuhara Sanitary Toothpaste, 1888

资生堂创始人福原有信在海军的经历,让他对 19 世纪常用的洁牙粉的坏处有直接了解。该种由烧焦的盐和石灰石制成的粗糙粉末,不仅难以入口,而且漱口时难以吐出,因此有信有意开发一种更好的牙齿清洁剂。

1888 年,资生堂于日本推出了饼状牙膏,使用方法是以湿牙刷在饼状洁齿剂上揉擦,以刷毛沾取牙膏,这让日本人首次接触到气味更好闻、使用更方便的洁齿方法。因此即使福原卫生牙膏价格相对昂贵,仍迅即获得空前成功,纵然竞争对手纷纷涌入市场,资生堂产品已列入殿堂级,更被列入日本字典,成为日文中牙膏这个词汇的字源。
1897
资生堂发售Eudemine红色蜜露,一款剔透如红宝石般的精华柔肤水

(From Left) Eudermine 1897, Eudermine 1918

日本大正时代普遍的化妆品,无论于外观还是气味,都如同医药制品。1897 年,资生堂推出活肤水 Euderimine,产品名字源于希腊语的“美好”(eu) 和“肌肤”(derma),打破固有的化妆品模式。红宝石似的透亮配方、卓越的修复功效,令活肤水 Euderimine 深受各年龄层的女性喜爱,改良配方畅销至今。其瓶身设计亦改变了化妆品包装的未来——瓶肩的八个切面、花朵图案标签,以及在瓶颈的甜美红色蝴蝶结,将日本化妆品一贯的类医药制品外形,转化为时尚的女性化瓶身设计。
1902
订制日本第一台汽水机,并将其设置于柜台后面,于店内贩售汽水和冰淇淋,成功传递西方品味。

Shiseido Soda Fountain, 1921

于东京银座的新式药房资生堂,提供的非药制品并非只有化妆品。1902 年,福原有信委托美国制作日本第一部汽水机,安装于柜台后面,并进口了美国的雪糕碗碟、玻璃杯和吸管,制造及售卖当时在日本相当罕见的雪糕和汽水。汽水机和雪糕极受欢迎,甚至在当时的小说和刊物中也被提及,著名作家永井荷风曾称赞“一旦品尝过资生堂的雪糕,就不可能再吃其他的了”。
1915
将「花椿」(山茶花)标志设为公司商标,演绎于女性秀发萌芽的花朵

Hanatsubaki Hair Oil magazine advertisement, 1912

“新一代理想美发油”是资生堂宣传花椿美发油时的标语。花椿美发油以山茶花命名,使用纯山茶花油为主要成分,为 20 世纪初流行于日本女性的新西式发髻赋予定型效果。此人气产品令资生堂激发起设计企业商标的构想,而此花椿标识至今仍是资生堂的代名词。

花椿,即山茶花标识并非资生堂的唯一商标。资生堂曾采用勇猛的老鹰标识,表现作为一家药房的身份形象,象征资生堂于日本开设西式药房的大胆决定。然而随着资生堂转型为化妆品品牌,其标识也有改变的必要。

福原信三社长曾修读摄影,充满艺术创意才华。他由一杯盛着山茶花的水,构思出花椿标识。花椿标识有异于当时日本常见的商标,具有明确的西方设计和新艺术风格的感性。福原信三的花椿标识几乎没有改变,沿用至今,一如首次刻印于资生堂产品包装上一般,毫不过时。
1916
资生堂正式进军化妆品行业并创立广告创意部和实验室

Shiseido Pharmacy (left), Cosmetic Store (right)

1916 年,福原有信之子信三接管资生堂一年后,开始制作化妆品,并设立了与药房和汽水机分开的化妆品部门。他在现有大楼旁边的位置开设了一间化妆品零售店。这座三层楼高的砌砖建筑坐落于面向大街的拐角处,一楼是门市,二楼是化妆品的生产部门,三楼则作为广告创作部和实验室。广告创作部负责创作资生堂的海报、报纸和杂志广告,同时设计产品包装及店铺装潢。实验室则由科研团队开发新品及改良成品。实验室后改称为研究室,并扩展为化学研究所,最终发展成现今的资生堂科研中心。信三重视扩大资生堂在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实力,这座建筑正是其信念的体现。
1917
一款经典问世:颠覆传统的七色蜜粉

Rainbow Face Powder, 1917

1917 年,日本女性大多认为陶瓷娃娃的肤色最为理想,因此几乎只会涂抹白色蜜粉,而资生堂破天荒推出了七色蜜粉。

该款产品的突破性理念在于配合个人肤色,使用七种颜色的蜜粉,包括白色、黄色、肉色、玫瑰色、牡丹色、绿色和紫色。

粉盒呈八角形,盒面盖上白色绸缎,设计尽显高尚奢华。此独特而大胆的产品,为时尚女性提供摆脱日本传统和服的机会。同时,七色蜜粉在当时的艺伎中亦广受欢迎,因为它能够“在灯光下投射出诱人形象”。
1919
福原信三开设资生堂画廊一「一个让年轻艺术家展示作品的艺术孵化地」

Interior of Shiseido Gallery, 1928

资生堂画廊于 1919 年开幕。展出围巾和扇子等资生堂的季节性产品。开幕后不久,对艺术创作充满热情的福原信三,决定邀请年轻艺术家在这个空间展示他们的作品。第一场展览展示了川岛理一郎的水彩画。他是资生堂团队的创意艺术家之一,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展览获得东京朝日新闻报纸的头版报道。

资生堂画廊开业距今近一个世纪,现为日本历史最悠久的画廊,数以千计的展览节目吸引了无数访客。该画廊是资生堂的创作之源,亦是资生堂通过艺术丰富人们生活的载体。
1922
另一崭新业务,资生堂进军发型界

Mimikakushi hairstyle, 1925

于1919 年开幕的资生堂画廊,是展示资生堂季节性产品的空间,例如这位年轻女子新潮的“隐耳”发型。“隐耳”的日语字面意思是“遮盖耳朵”,是 1920 年代风靡一时的发型。随着这款时尚发型在美国大行其道,福原信三邀请了一位擅长设计此发型的美国发型师 Helen Grossman,在 1922 年开设的资生堂发型设计沙龙工作。当时,日本的发型造型不太受世界潮流的影响,然而“隐耳”发型旋即风靡全日本,广受推崇,不少日本女性的“隐耳”发型都出自 Helen Grossman 之手。
1922
资生堂发行名为“化妆”小册子,创办了“资生堂月报”后演变为《花棒》杂志

Shiseido Geppo, 19. April, 1926

1924 年,资生堂出版了一本名为《资生堂月刊》的杂志,后来演变为《花椿》杂志,至今仍被视为美容时尚、艺术文化潮流信息的主要来源。《资生堂月刊》在 1924 年的创刊号上刊登了一篇名为“巴黎报告”的报道,详细介绍了裙身下方开有裂缝的新式连身裙,以及愈来愈多女性蓄短发,让人难辨性别的现象。

其他文章同样具有新闻价值及信息性,例如“初次长痘痘时的处理方法”、“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与青春”、“本年度的女性手套潮流”、“无线电话的故事”(意指收音机,而非手机),以及“如何泡出美味的咖啡”。
1927
"Shiseido" 一词的美丽演绎:创作日本和英文字体

Shiseido logotype (English)

创作花椿标识后,信三要求广告创作部门设计 "Shiseido" 一词的原创字体。此举于 1923 年的日本,实属建立企业形象的先驱典范。

独特的字母 S 显现新艺术风格的影响,因为这是信三走访欧洲时的一个主要设计潮流。

此字体曾于 1927 年重新设计,后于 1974 年稍作修改,并于 2010 年再作调整。然而从 1927 年至今,它的概念从未变更,体现了福原信三所设立、管理及启发的艺术部门的经典品味及不惧时间考验的出众才华。
1934
资生堂小姐(即现今的“美容顾客”登上历史舞台)

Miss Shiseido, 1934

这一句话初见于 1933 年的招募广告。九名女性成为 "Miss Shiseido",接受了为期七个月的培训,涉及美容技术、美妆背后的科学理念、皮肤学、生理学、演说技巧、时装、潮流、声乐、西方艺术和礼仪。他们首先在名为“現代美容剧院”的节目中演出,这是一个融合美容教学及音乐/戏剧的表演,在日本各地广获好评。据伊势新闻报纸报道,“剧院里随处可见适婚年龄女性和朴实的妇人”,在演出期间更传来观众的感叹:“哦,好美啊!”。

演出结束后,九名女性迅速换上制服,为要求美容指导的观众提供咨询服务。这正是此宣传活动的最终目的——为每位顾客介绍个人化的美容技术。
1937
资生堂发行《花椿》杂志,帮助女性打造融合东西方美学的个人风格

Pamphlet, Camellia Club (Hanatsubaki-kai), 1939

花椿会成立于 1937 年,会员为资生堂化妆品的常客,其宗旨是“分享资生堂的美容技巧,提升现代女性的魅力”。

花椿会的聚会派队在日本各地举行,介绍和练习新式美容方案,有时亦会邀请音乐家表演。每次聚会都会吸引大批热爱美容的女性,她们亦随即成为资生堂的常客。

会员可订阅美容时尚刊物《花椿》杂志,亦能获邀参加在日本各地举办的美容活动和讲座,更可获得资生堂的产品优惠券。会员在一年内购买指定数量的产品,则可获赠由当代知名艺术家和手工艺师创作的花椿纪念礼品,包括珐琅制的和服带夹子、漆器手镜和手提包等,多年来深受珍宠,现今更成为极具价值的收藏品。
1937
花椿杂志取代 Shiseido Graph

Hanatsubaki, October, 1938

1937 年,资生堂推出有光泽封面的小报杂志《花椿》。当时资生堂新成立的花椿会会员可免费订阅。每期杂志内容包括日本和海外的最新潮流、美容和生活品味信息,通过融合东西方美学,帮助女性发展个人风格。

例如,在 1936 年 6 月刊中,作家田泽千代子指出“巴黎女性喜欢穿可以更换衣领的黑色衣服。她们用鲜花和其他饰物装饰衣服,这方法既经济又美丽。虽然这种做法未必可应用于以羽织外套、和服及服带组成的日本服装,但西式服装相对而言更易与其他饰物搭配”。

《花椿》杂志至今仍在刊行,而大众仍对其可靠的美容信息、精美的版面设计,以及紧贴潮流的内容有很大需求。
1939
资生堂研发实验室竣工

Factory and Laboratory, 1919

资生堂最初的“实验室”于 1916 年 11 月在资生堂化妆品部门的三楼设立,之后演变为研究室,继而成为研究部门。1939 年 9 月,将近 400 平方米的资生堂化学研究中心竣工。研究人员包括由伊与田光男所领导的 23 名研究人员,伊与田光男日后成为资生堂的第三任社长。

1945 年 3 月 10 日,整个研究中心在东京大空袭引发的火灾中被烧毁,直至 1948 年 8 月才重新开放。重开后,研究中心由被誉为将化妆品发展成为更接近现代科学水平的池田铁作博士领导。

20 世纪 60 年代,化妆品行业迎来了有利环境,研究中心于 1957 年随之再次扩充。为了保持领先的科研技术,资生堂建立了新的研究设施,即资生堂研究中心(新横滨)。新研究中心于 1968 年竣工,其建立的目的是进行不限于产品的基础研究,开辟新的可能性,而东京的研究机构则继续致力于应用和发展研究。

五年后,资生堂在横滨完成了第二研究部的增设工程,并于 1992 年 7 月在横滨开设了资生堂研究中心(神奈川八景)。拥有近 600 名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资生堂,资生堂经营着全球最大、具备最先进研究设施之一的研究中心,并已开发了一些业界中最具革命性的化妆品制作技术。
1957
开拓台湾事业——在日本以外的首间办事处

Department store, Taiwan, 1959

1957 年,资生堂在台湾开设了日本以外的首间办事处。接着于 1962 年在夏威夷设立资生堂子公司。往后继续向东发展,于 1965 年开始营运美国办事处,意大利办事处则于 1968 年设立。

在全球建立各个据点后,资生堂于 1980 年终于进入了化妆品领域的中心——法国。一年后,随着北京办事处的设立,资生堂开始了在中国的销售业务。这项扩充实现了资生堂长期以来的全球化目标。福原有信的远见启发了公司向亚太地区、欧洲、美国和中国的扩充发展。今天,资生堂在 85 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业务(当然包括日本)。
1961
进行首次化妆活动 "Candy Tone"

Candy Tone poster, 1961

于 1961 年的时代,是由时尚界内部人士建立潮流指标。配合当时日本经济形势稳定,日本女性正雀跃于追随时尚潮流。日本流行色协会宣布了明亮、具阳光气息的色彩为最新的唇色风格,因此资生堂紧随其后,举办了首个季节性推广活动:糖果色调 (Candy Tone) 化妆品促销。

务求唤起夏日明亮的阳光感觉,资生堂设计出了四种色彩,糖果色调系列包括砂糖粉 (Sugar Pink)、糖果粉 (Candy Pink)、胡萝卜橙 (Carrot Orange) 和杏仁棕 (Almond Brown)。第二年的推广活动同样成功,随后开始了一系列季节性主题推广活动,包括 Fruit Colors,Makeup Tokyo 和 Cherry Pink。
1966
举行 "Beloved by the Sun" 宣传活动,并于夏威夷进行日本广告业界首次海外拍摄

在 1960 年代,女性担心夏季炎热、易流汗的天气会导致化妆脱落,因此化妆品销量下滑。1965年,资生堂发起了以防晒油为主题的销售活动,并把这夏季宣传活动命名为 "Beloved by the Sun"。

广告将健康的晒黑肤色浪漫化,模特前田美波里亦令推广活动变得更引人注目。这次在夏威夷的拍摄是有史以来首次在海外拍摄的日本广告。当时,店里的海报经常被偷走,前田美波里亦在一夜之间成为超级明星。

这个年代的女性较常使用粉底棒或粉底霜,并以蜜粉定妆,但阳光会融化妆容,导致脱妆,更不用说暴露在阳光下的肌肤会形成色斑雀斑。

这些问题启发了资生堂开发全新的夏日粉饼 Beauty Cake,在炎热夏天使用湿海绵涂抹,感觉清新凉爽。几年后,当健康小麦肤色变成当下潮流时,Beauty Cake 仍然是最畅销的夏季产品,其中深橄榄色调尤其深受欢迎。无惧夏日的 Beauty Cake,成为粉底历史上的转折点。
1973
开设 L’Osier,将法国佳肴引进银座

L'Osier entrance, 1973

1973 年,资生堂开设了一间名为 L’Osier 的新餐厅,开设的理念是通过法式餐饮体验,将法国文化美感引入日本。主厨 Einosuke Takaishi 经营此餐厅至 1986 年,随后接任的主厨 Jacos Borie 任职至 1995 年,期间注入了自己对法国传统美食的独特触觉,之后,在新任主厨 Bruno Menard 的领导下,L’Osier 将当代法国餐饮精髓发扬于东京大都会。

该餐厅连续 3 年荣获米其林三星评级,被全球公认为法国以外的少数正宗法国餐厅之一。到访 L’Osier 的网站俨如参观法国餐厅的厨房,令人惊叹。目前餐厅已经关闭,但重新开张后,厨房将恢复制作正宗的法式菜肴,并加入 L’Osier 自己的特色点缀。
1975
开设 "The Ginza"——资生堂风格的另一表现形式

The Ginza, 1975

生堂第一任社长福原信三开设的化妆品店,在日后增设了画廊、发廊和儿童服装店,而资生堂亦于 1975 年 3 月在相同地点建成名为 "The Ginza" 的时尚大楼。

此大楼由芦原建筑设计研究所 (Ashihara Architect&Associates) 设计,设有资生堂的时尚精品店 "The Ginza" 及发廊。大楼的建立让资生堂有机会在银座这个潮流圣地扩大其美容业务发展,并就化妆品顾客对时尚的兴趣作出及时回应。

"The Ginza" 售卖资生堂化妆品、服装和配饰,并介绍时尚、创意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事实上,"The Ginza" 自称为“售卖有故事性产品的商店”。

配合大楼的开幕,"The Ginza" 展出了美国著名棉被收藏家 Jonathan Holstein 的收藏品。大楼内亦增设了名为 "Art Space" 的画廊,展示各种类型的艺术品,尤其是前卫艺术,令这这座大楼成为亚文化圣地。
1978
开设挂川资生堂艺术馆

Shiseido Art House

资生堂艺术馆 (Shiseido Art House) 于 1978 年在静冈县挂川开幕,其两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内,存放了资生堂的艺术收藏品,并以不同展览主题,向大众展示这些收藏品。2002 年进行翻新工程后,资生堂艺术馆收集了更多优质的前卫当代艺术作品,并定期进行公开展览。资生堂艺术馆的收藏品主要为曾在东京银座资生堂画廊展出过的画家、雕塑家和手工艺师的作品。

资生堂艺术馆由设计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的建筑师高宫真介和谷口吉生设计,于 1980 年获日本建筑学会颁发 AIJ 奖;此外,因其结构优美,以及“长年对当地环境作出贡献,致力防止环境因素的影响,令艺术品得以长期保存,并能表达出建筑对社会的意义”,于 2010 年再获认可,获颁日本建筑师学会“第 9 届 JIA 25 周年年度奖”。

资生堂艺术馆每年吸引大量访客,通过当代艺术、戏剧制作和舞蹈表演,让热爱艺术的大众感受不同的艺术文化。
1980
启用创意大师Serge Lutens为资生堂全球形象创意总监

当资生堂进入法国市场,并向法国百货公司介绍其全新宣传海报时,得到的回应并非是资生堂所期望的。他们表示“这只是一张产品和模特儿照片”,更直问,“资生堂的品牌形象在哪?”

使用平面设计的表现方式对资生堂而言是全新的概念,于是,资生堂决定聘请法籍艺术总监 Serge Lutens 担任形象创作总监。Serge Lutens 曾为时装编辑,效力于 Vogue 和 Elle,是众所周知的潮流教主,广受推崇。他提出如何从视觉上突显资生堂,并构思出以东方和西方相遇为主题,推广资生堂品牌形象。
1984
资生堂掀起的透明质酸现象

BX DAY and NIGHT (Now discontinued)

现今,众所周知透明质酸能赋予肌肤补湿作用,但透明质酸本身并不常见于自然界,而是主要从公鸡的鸡冠中采集而来,而这一创举直到 1983 年才出现。资生堂率先使用微生物链球菌的发酵培养法,实现大规模生产这种重要成分。这种工业生产系统使资生堂能够为世界各地的买家提供透明质酸。

1997 年,资生堂成功掌握了透明质酸的分子结构,开发同时具备亲水和疏水性特质的超级生物透明质酸 Super Bio-Hyaluronic Acid,大大增强了补湿效果和亲肤性。凭借这一升级护肤特性,提升了许多资生堂产品的功效。
1986
开设资生堂美容时尚学院

SABFA Logo

资生堂位于东京涩谷区附近的五反田大楼建于 1985 年,其宗旨是通过改善精神、身体和行为,促进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这座大楼最初设有资生堂美容科学研究中心,而在 1986 年,为了培育专业美容专家和美学家,便在同一大楼里设立了资生堂美容时尚学院 (SABFA)。SABFA 提供现代化的教室和展示室,并配备先进的视听器材和美容设备。讲师团队则齐聚服装界、色彩学界,甚至针灸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为学生提供非常全面的课程。

在创立第一年,SABFA 开设了“美容时尚部门”,为发型和化妆师设计了基础课程、高级课程和发廊化妆课程。后来增设了“按摩美体部门”,提供面部按摩课程和美体课程,培训护肤专家。SABFA 于全球的培训学院中声誉大噪,毕业生具备专业知识,深受业界青睐,而部份校友仍会选择留在 SABFA 任教。
1997
红色蜜露诞生100周年,资生堂发售新一代红色蜜露

Eudermine

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Eudermine 的配方已几经改良,包装也经历了无数次的重新设计,但自从一个多世纪前推出以来,它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产品。为了庆祝 Eudermine 在 1997 年诞生 100 周年,资生堂将此人气红色柔肤水进军世界市场,为 Shiseido 的全球顾客提供资生堂独特的长青美容方案。为了这次的全球发布和在日本的重新推广,资生堂再次与 Serge Lutens 进行创意合作。Serge Lutens 熟悉资生堂这个日本品牌在全球蓬勃发展的本质,在参考过往产品设计的悠久历史和起源的基础上,配合其理想观点,为 Eudermine 创作了更具现代风格的全新玻璃瓶。

这款仿如建筑物的时尚红宝石玻璃瓶,显露出优越品质和国际化风格,完美的圆形红色瓶盖则从日本国旗取得灵感。其标签的排版设计将 Eudermine 中的每个字母都显示为镜像——就像每个字母的一半都在回头看,而另一半则向前看。
2002
设立资生堂THE GINZA旗舰店

Shiseido Parlour, Ginza

资生堂于 1902 年从美国进口汽水机,并置于资生堂西式药房中,深受欢迎,因此资生堂决定设立餐饮业专用的大楼,因此 1928 年 7 月,最早期的“资生堂雪糕厅”(Shiseido Ice Cream Parlour) 落成。这幢由前田健二郎设计的 2 层高钢筋混凝土大楼,装潢豪华,中间有拱形天花,甚至还设有管弦乐团舞台,让音乐家现场演奏。餐厅气氛轻松有趣,是日本其他设施无可比拟的。

资生堂雪糕厅在 1923 年关东大地震中严重损毁,重新开业时则推出了高级餐饮业务,提供咖喱饭、烤牛肉和炸肉薯饼等西式料理,并旋即成为资生堂餐饮业的特色。

早期的 Shiseido Parlour 大楼于 2001 年 3 月拆除,在原址上搭建了由著名建筑师 Ricardo Bofill 设计的东京银座资生堂大楼,而 Shiseido Parlour亦设于其中。
2011
设立东京银座资生堂大楼

Shiseido The Ginza (extension)

资生堂银座大楼位于 1916 年成立的化妆品事业部原址,坐落在银座主街上,为该区注入全新气息。该店于 2011 年开业,从两个方面体现了资生堂的美容传承:一是提供资生堂的现有产品,二是提供对化妆品领域新进展的见解。在店内,顾客可与深谙日本款待文化 "Omotenashi" 的员工交流。此外,店内还配备最尖端的美容和信息技术,如资生堂的 "Mirai" 虚拟化妆模拟器。这款先进的色彩测试镜可向使用者准确显示妆容颜色,而无需接触试妆师。只需扫描产品的条形码,进入模拟器,即可看到自己化好的妆容,省却卸妆烦恼。

店铺共有三层,均向顾客开放,每一扇门背后都是完全独立的世界。顾客可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目标选择进入,使用店内提供的所有资生堂集团资源,包括化妆品店、护肤咨询服务、美发化妆造型沙龙,以及设备齐全的专业摄影工作室。建筑本身的设计是一种建筑迭代,体现了资生堂丰富万有、人文科学、款待文化本质特征和日本流行文化的融合。尽情体验之后,不妨到隔壁的 Shiseido Parlour 休息片刻,静品佳茗。